浴盐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浴盐厂家
热门搜索: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新闻】云南红河示范区领跑现代农业小矮泽芹

发布时间:2020-10-19 01:53:08 阅读: 来源:浴盐厂家

云南红河示范区领跑现代农业

今年1月13日,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百万亩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区正式入选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标志着红河州在农业现代化建设上迈出了坚实一步。

2013年,围绕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发展高原特色农业的战略部署,红河州提出以自然资源禀赋、基础设施条件、劳动者综合素质、科技支撑能力较好的蒙自、开远、弥勒、泸西、建水、石屏6县市13片区为载体,启动实施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区项目。

作为云南现代工业的肇始地,一个工业大州如何弥补农业短板、在短时间内实现进位赶超?传统农业地区又如何实现农业现代化转型?

构建现代农业设施体系创造提质增效新动力

晨光熹微,蒙自市草坝镇一村农户董超走进大棚,仔细察看了石斛的生长情况后合上电闸,随着手指轻轻一拧开关,大棚内悬挂的几十个微喷头立即喷洒出细密的水珠。一会儿工夫,20亩地的浇水工作就完成了。“以前这可是得10多人才能干完的活儿。”董超分开电闸乐呵呵地说。

借着“百万亩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区”的东风,2013年以来,草坝镇共投资1.6亿多元用于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电直接通到地头,政府还提供每亩300元的节水设施补助。”打那以后,董超换掉了发电机,在大棚里装上了微喷设备。“用发电机浇一亩地要20多元,现在用微喷设备只需5毛钱的电费,用水量也比从前少了七八成。”董超告诉记者,不仅如此,比起漫灌,微喷还能在大棚内形成一个独特的小气候,有利于植物生长,能提高30%左右的产量。

现代农业设施的运用让老百姓尝到了甜头。草坝镇党委副书记金永城说,从前村里修水渠、田间路,大伙积极性都不高。如今,只要一有项目,不用政府做工作,群众不仅主动让出土地,还积极投工投劳。

2014年,红河州、县两级共整合项目资金近20亿元,完成了示范区7.2万亩中低产田改造,建成覆盖2.3万亩的高效节水灌溉工程,修建道路260.2公里,逐渐形成了“田成方、路成网、渠相通、线连片、片成景”的现代农业设施体系。

在此基础上,区内部分地区先行先试,利用“智慧农业”信息化管理服务平台,推动农业管理由粗放型向定量化、数字化、精确化转变。

在开远市大庄乡,种植大户王中壹一连几天没有下过地,但他却一点不着急。“打开手机,地里什么情况清清楚楚。”

去年4月,王中壹的蔬菜种植示范园作为试点,引进了农业物联网技术,通过手机上网,王中壹不仅能看到田地的实时画面,还能通过建在田边的小型无线田间气象站,随时随地获取风速、光照强度、土壤湿度数据。如果土壤干燥,他只需要轻轻一点,就能打开滴灌设备,实施灌溉。

“这不仅提高了种植的质量和产量,还能有效地节省人力物力。”老王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自从运用了新技术,600亩菜地一天就能节约各类费用1万元,一茬蔬菜生长期一个月,将近增收30万元。

得益于政府投资现代农业基础设施力度的持续增大和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在示范区的带动下,2014年红河州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70.4亿元、增加值216.3亿元,分别增长9.5%、8.2%,水果、蔬菜和肉、蛋产量保持了两位数增长。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动发展方式新转变

时值隆冬,泸西县中枢镇大兴村兴仔记蔬菜公司的基地内却是一片绿意盎然,采收工人往来穿梭,忙得不亦乐乎;另一头的加工包装车间内,工人们正熟练地把蔬菜分拣、打包、装车。

“当天发出,第二天就能出现在香港市民的餐桌上。”公司经理杨刚介绍,由于当地气候、土壤、水质条件好,种植出的蔬菜在香港很受欢迎,价钱能翻好几倍。

然而,在兴仔记进驻之前,这一片“风水宝地”却未给当地百姓带来更好的收益。由于技术落后、信息闭塞,当地农民大多种植玉米、水稻,每亩收入仅1000多元。

“公司进来后,实行了‘公司 基地 农户’模式,在基地建起了配套设施齐全的标准化示范棚、育苗棚,无偿为农户提供种苗、开展技术指导,统一了质量、收购价格。”杨刚说,公司还为流转土地农户提供就业机会,把农户利益和企业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

大兴村村民杨建民是第一批到公司上班的“职工”。如今,除了地租以外,他每月还能领到1500元的工资。“收入比以前高了,又不消担风险,在家门口上班,还能管娃娃。”杨建民对现在的生活很满意。

培育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实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之间、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农户之间的深度融合,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是红河州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走出的新路子。

截至目前,示范区发展起龙头企业168户,销售收入上亿元的企业11户,农民专业合作社452个,国家级示范社5个、省级示范社36个,农业庄园19个,各类家庭农场103个、种养大户1235户。

在新型经营主体的带动下,示范区累计流转土地34万亩,节水型农业技术覆盖农田35万亩,农业经营向复合型发展,仅2014年,农产品加工值就达48亿元。

为进一步引导生产要素的有效聚集,示范区内各县(市)不断探索改革农村产权制度,启动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整县(市)推进国家级试点工作,成立了全省首家城乡产权交易服务中心,组建了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的农民自办企业——羊街乡黑泥地农业开发股份有限公司,探索宅基地使用权跨村组有偿使用和流转,促进了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同时,在全省率先开办了首笔农村土地承包权经营权质押贷款、农村房屋抵押贷款、农村小型水利产权抵押贷款等工作,进一步推进“资本聚合”,以改革发展的内生动力推动农业建设。

实施品牌化标准化战略

打造转型发展新引擎

高原葡萄之乡弥勒的东风农场,因为一张特殊的“身份证”,迎来了新的发展。

2014年,东风农场率先在全省葡萄种植业内开展了质量追溯。“试行3年,每年5000亩。”农场管理局产业中心主任李永华介绍,农场选了连片种植的5个生产队,每队一个信息员,全程采集葡萄生长过程信息,对喷洒的农药种类、安全间隔期等关键环节进行严格控制,最后送到相关部门抽检合格后才打上追溯标签。

手机一扫,种植农户、生长时间、初级经销商等信息一清二楚,保证了“舌尖上的安全”,获得良好的市场反响。

深耕特色产业,打造红河品牌,示范区启动建设以来,红河州实施品牌化、标准化战略,引进优新良种,加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力度。2014年起,示范区内8个基地的15种产品还先后实施了质量追溯认证,品质更有保障,品牌效应进一步突显。

在深圳举办的2014年红河州高原特色农产品推介会上,“九红”品牌产品备受青睐,两天内,就有33家企业与多家参商展达成了合作意向。

“以品牌建设带动产业发展,是推动农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抓手。”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负责人表示,农业产业要行稳致远,还要在延伸产业链上下工夫,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积极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多层价值,不断提高农业附加值。

以此为理念,红河州制定了用地、融资、配套扶持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和鼓励措施。一年多来,“博浩生物科技”、“兰益酿造”等一批农产品深加工企业纷纷落地开花;开远鲜优农产品率先“触电”,开启同城配送;集农产品物流储运区、加工配送区、综合服务区、生产资料交易区及农产品电子、拍卖信息区为一体的泸西县滇东农产品物流交易中心雏形初现;陌上桑蚕丝文化庄园、“东风韵”现代农业旅游综合体等休闲项目引来游人无数……

伴随着示范区建设的不断推进,红河、金平、河口等南部山区橡胶、梯田红米、棕榈、香(油)料、水果、商品林优势产业和畜牧、旅游、蔬菜、生物药业特色产业也渐成规模,产业优势逐渐显现。

注重农业科技创新、推动传统农业向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品牌化转变,有序推进产业融合发展,红河正走出一条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之路。

程玉琦

责任编辑:王伟

南昌治脱发的医院

成都男科医院哪家治疗阳痿好

太原皮肤病治疗的医院哪家好